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(fā)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。 歡迎投稿:郵箱724922822@qq.com 客服電話:025-86163400 18061633398

全省唯一、國家級!“視線”覆蓋42公里水域的“AI天眼”有多強?

2025-07-10 09:50 來源: 中國江蘇網 編輯:玖柒六 瀏覽量:0

交匯點訊 “再往前走就是危險水域了,請你們抓緊離開!”7月6日下午,駱馬湖畔,幾名青年嬉笑著走向湖邊,剛要踏過警示牌標注的危險區(qū)域,頭頂就傳來一陣螺旋槳聲,一架無人機懸停在他們頭頂,隨后就是民警的提醒。

民警的勸告讓他們立即停下了腳步,不過也比較納悶:現在無人機都會未卜先知了?記者從宿遷警方獲悉,就在近日,2025政法智能化建設案例及論文評選結果揭曉,這套名為“駱馬湖防溺水智能感知預警平臺”的系統(tǒng)入選“智慧警務創(chuàng)新案例”,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案例。憑借著它,宿遷警方守護著長達42公里的駱馬湖岸線,并創(chuàng)下連續(xù)三年未成年人“零溺亡”的好成績。

記者了解到,這套系統(tǒng)的核心是“空中守護”。沿湖的制高點上,部署了44套集AI攝像頭、紅外微波感應和語音報警于一體的智能警戒系統(tǒng)。它們并非普通的攝像頭,而是被賦予了“智慧大腦”的哨兵。

“這套系統(tǒng)形成了一道看不見的‘電子圍欄’”,宿遷市湖濱新區(qū)黨工委委員、管委會副主任、公安分局局長郝勁柏介紹:“一旦有人越過安全邊界,系統(tǒng)會立即識別并自動發(fā)出語音警告。同時,所有信息會實時匯聚到智慧管理指揮中心?!?/p>

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,記者看到了“一屏觀全湖”的震撼場面。工作人員可以隨時調度與系統(tǒng)聯動的無人機,進行空中巡查和精準喊話,這種“雷達探測+光電跟蹤+無人機巡查”的深度融合,真正掌握了防溺水的“制空權”,讓危險行為無所遁形。

科技是“天眼”,但救援落地需要專業(yè)的“飛毛腿”。面對42公里的廣闊水域,任何技術都有其極限。為此,宿遷警方做出了一個創(chuàng)新性的回答——組建“湖濱水上救援聯盟”。這個聯盟整合了公安、海事、消防以及藍天、黃河等多支專業(yè)救援隊和游艇俱樂部的力量。他們不再是各自為戰(zhàn),而是入駐聯勤警務站,統(tǒng)一調度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這支聯盟隊伍配備了巡邏艇、救生摩托等高效裝備,全天候在重點水域巡防,并常態(tài)化進行救援演練。

數據最有說服力:近三年來,聯盟成功救助了22名溺水群眾,勸返了超過1890名試圖進入危險水域的游泳者。這支專業(yè)、快速、高效的水上力量,與空中的AI“天眼”形成了完美互補。

除了高科技和專業(yè)隊,還有什么“秘密武器”?記者發(fā)現,駱馬湖沿岸設置了16套智能微型應急救援站,里面配備了救生圈等設備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醒目的救生竹竿和警示標牌,總數分別達到了360根和80個。

而一項在全省首創(chuàng)的舉措,更是將防線延伸到了每一位游客身邊——“防溺水有獎舉報”。任何人只要發(fā)現危險涉水行為,拍照取證后撥打電話舉報,核實后便能獲得100至300元的獎勵。

這一舉措,巧妙地將每一位市民和游客都變成了流動的“安全哨”,讓防溺水工作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。

從天上的AI“天眼”,到水上的專業(yè)聯盟,再到地面的便民設施和全民參與,一張覆蓋“水陸空”、融合“人防+技防”的立體化安全網就此織就。

新華日報·交匯點記者 孫旭暉 通訊員 王淼 孫明建

原文地址:https://jsnews.jschina.com.cn/jsyw/202507/t20250709_s686e1251e4b0fca324a39e44.shtml
江蘇蘇訊網客服:025-86163400
【責任編輯:陸超】

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江蘇蘇訊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本網按規(guī)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,請致電025-86163400 ,聯系郵箱:724922822@qq.com。

圖片新聞
熱點資訊
熱點聚焦